Lucca,盧卡,一個充滿磚紅色的小鎮,包圍在綠意盎然的城牆裡,這裡,最有名的,就是PUCCINI的故鄉,公主徹夜未眠。
盧卡城的磚牆非常有特色,建築於1504~1645年,至目前歐洲保存的最好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防禦工事。
進城,總要通過城門,只不過,城門上的家族徽章,早就被挖空了。
圍牆內的盧卡,寧靜安祥,原封不動保存了古羅馬(西元前180年)的道路區劃。
人民,就這樣自自然然的順著這些棋盤式的道路生活了起來,窮一點的人們,跑到古羅馬圓形劇場(迷你版的競技場),上頭的石材已經移作它用,大家就照著這圓形,接續著排好,又蓋起新的房舍。四面至今仍留有低矮的拱道,當初,野獸與格鬥士就是從這些通道,進場競技。
我們住在城裡的古宅裡,主人是位年紀很輕的女孩,簡潔俐落的打理這只有四個房間的民宿。
孩子們很喜歡這房間的色調,覺得很有馬戲團的氣味~拿了衣櫥裡的衣架,當場就表演起「兩個音樂家」。(柔負責伴奏,妹子主唱)
傍晚,我們到四周走走,瀏覽這個精緻又有品味的小鎮。PIAZZA DEL GIGLIO旁的宅第,牆面有著很特別的浮雕,一樓的人像展示著各式樣可怕的嘴臉,有點像是門神(趕走厄運)之類的功能。
聖馬丁諾教堂(建於13世紀)
教堂內非常簡樸,主奉著聖人聖馬丁,教堂正立面是比薩仿古羅馬樣式,每一個圓柱的雕刻都不同,正面更有以細工鑲嵌的大理石,將日常生活、神話、詩歌的情景描繪其上。
我極其愛慕的望著這些迷人的圖樣,卻彷彿不識字的文盲,想進一步了解,卻不得其門而入。
天主教是義大利最主要的宗教信仰,義大利人一出生、教育、結婚、生子、死亡,都超脫不出其信仰的範圍中。
這些宗教故事、神話早就深深刻印在血液之中。
路程上,遇到許多校外教學的活動,從小學、中學、大學都有,
看著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欣賞著教堂內的一磚一瓦,在宗教、文化、藝術之間,沒有邊際的討論著,這是多好的教材!
這是能夠不斷傳承的文化基因,在生活中累積著,生根茁壯,
我相信人文知識是所有知識的基礎,
人要理解何以為人、何以為活,理解自己是怎麼來的,根在何方,所為何事,(我想應該就是人本)
所有知識的追求才有其立基。
我突然能體會當年的我,讀起西洋藝術史的痛苦,
這領域太浩瀚,牽連著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太深遠的歷史因子,
若不能從根本理解,就無法理解、更深入欣賞西方藝術的精髓。(當然更不用說用符號學來解析了~)
說得有點遠了,不過,回國後,我決定要好好讀一次希臘神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