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腳在Vence的三天,我門住在這家民宿Villa Canto Grihet。
女主人Claude France非常和藹,接待親切,每天早晨都陪著我們一起享用早餐,聊聊天。
從法國歷史、地理環境、人文、旅遊、甚至對三代關係的意見交流,
Claude總是很能聊。
我們問她,是否來過臺灣,
她說她還沒,亞洲也只去過越南,那是一個她非常喜愛的國度。至於未來,她很想去印度的北方...
談著談著,她突然拍一下大腿,說:「我要快一點、不然一直說想去,總是去不了。」
不是嗎?每到春季一到冬季之前,就要忙著接待蜂擁不斷的旅人,
日復一日,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她談著當年去越南的種種,我問著,二樓那幅農人插秧版畫,是不是在越南買的?
她微笑說:「是啊。很動人吧!其實我更想買另外一幅,是一些越南女子、帶著傳統斗笠......」說的非常生動,圖上美麗的畫面似乎都清晰的浮現在我們眼前。
「但是,我先生不讓我買。到現在,我們分開了,我好遺憾當初幹麼聽他的話....我在也找不到那張畫了!」
88微笑說:「雖然你沒買到,可是你永遠都記得那幅圖,這樣不是更好嗎?」
聞言,大家心有慼慼焉的笑了。
我曾經記得某個旅人來到了印度,他抓到了正在偷他東西的小偷,
正惱怒的責罵他時,這仁兄竟然反問他:「這東西真的是你的嗎?」旅人一愣,「當然是啊,我買的。」這仁兄又說:「你花了錢,買了它,它就是你的?不不不,你搞錯了,它從來不是你的。」
為什麼一定要拿在手中才是得到?
拿在手中,就是得到嗎?
旅行中有許多機會,讓我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回歸到日常生活,亦然。
我們一致想念著小鎮市集中那顆美麗燦爛折射流暢光潔無暇的水晶球,雖然沒能帶回來,但在彼此心中,她將會永遠閃爍在普羅旺斯的陽光下。